为了持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领会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6月8日,思政部开展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会活动。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一世纪里,他在西方遭受的质疑与拥戴一样多。《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他师承成立于1964年的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雷蒙·威廉斯门下,是西方有威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针对西方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的十种主要观点予以驳斥,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读书会上,佟建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此书的背景,包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尤其是英国右派的胜出、伊格尔顿和伯明翰学派从文学批评肇始的大众文化研究,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新左派,其中特别强调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正统派的异同与理论边界。思政课教师均发表了读书感悟。赵继彬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暴力革命之间的理论张力谈起,谈到暴力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要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把暴力与马克思主义等同;王艳君认为西方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是因为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在他们本国来看已经被消灭,但实际的情形是被转移到他国;赵继彬补充说,这种转移从五十年代开始,经历拉丁美洲、亚洲四小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南亚小国等若干个地域和时段,并且还在延续;张淑红也认同此结论,并且特别强调阶级斗争并没有真正消失。此后,白帅、祁广森、李范坤、纪秋颖等教师也都纷纷发言,热烈讨论。
最后,思政部副部长李肃总结发言,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学术无边界,课堂有纪律。学术的热烈讨论非常好,但是课堂讲授一定把持意识形态边界,尤其区分学术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二是注意教材改版蕴涵的概念转换及其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几经改版,与现有部分教师最初学习的内容已有较大变更,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